受访专家:首届全国名中医、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导师 刘茂才
本报特约记者 宋莉萍
传统理论认为,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大脑是人体精髓和神经高度会聚之处,生命要害之所,人的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感觉、思维、记忆力等受大脑掌控。可以说,养好脑才能更好地祛病延年。但现实情况是,我国是全球中风患病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,存活者中80%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老年痴呆患者超过1000万人,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%,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0%。为何现代人中风、老痴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如何才能健脑养脑?本期,《生命时报》特邀首届全国名中医、广东省名中医刘茂才教授为您详细解答。
不忍病人瘫痪在床
刘茂才出生于1937年。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,硝烟弥漫,随后的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让刘茂才对军营充满向往,希望成为一名军人。读中学时,部队到学校征兵,刘茂才因表现突出,又有着强烈的参军意愿,学校就推荐他去应征。可惜,因为小时候卫生条件不好患中耳炎导致耳膜穿孔,体检时听不到手表秒针走动的声音,刘茂才没能通过入伍体检。放下“梦想”的刘茂才随后决定学医,一样可以帮助别人。当时他认为,西医是靠听筒,中医靠手指摸脉就可以看病。考虑到自己听力不好,用听筒可能会遗漏病情,于是决定学中医,并于1957年考上广州中医学院(今广州中医药大学),成为全国第二批中医大学生。
毕业后,刘茂才被分配到广东省中医院。上世纪60年代的省中医规模很小,分科也简单,内科患者较多。刘茂才发现,很多中风患者预后不理想,有些人挣扎几天不甘心地死去,更多人则在瘫痪中艰难求生。正是这种一线临床体会,让刘茂才决心把救治中风患者作为一辈子的事业。
治脑病,关键是祛除痰瘀
中医认为,脑是神之处所,主神明,是人体极其重要的生命器官,对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有统帅作用。所以,一旦脑神失常,将出现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变化之异常,甚至神去而亡。脑的功能与物质可以阴阳概之,具体来说:脑内藏精髓,化生津血为其体,喜静恶扰为至清之脏,为脑阴;头为诸阳之会,真气所聚,以神气为用,统一身阳气,神气为脑阳。刘茂才强调,阴平阳秘(阴阳动态平衡)、精神乃治是中医养脑的总纲。
中风是中医的四大难症之一。治疗中风颇有经验的刘茂才有自己的治疗心得——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”,认为中风之病,多先有伏痰存在。简单理解,风火相煽致风阳牵动伏痰,窜扰神明,或气虚不运,痰浊停滞,蒙蔽清窍,则神识不清;流窜脉络,闭阻脉道,则肢体瘫痪,口舌歪斜。所谓“急则治标”,是指对于急症病人,首先要平肝熄风,祛痰开窍。比如热比较盛的病人,就得用辛凉药物开窍,先把命救下来。接着在恢复过程中扶正祛邪,补气血,同时祛除痰和瘀。痰瘀为患是中风病的主要矛盾之一,也是中风病的常见证候。
养脑没有“秘方”
中医有几千年历史,民间又有很深的基础,所以流传不少养脑的“秘方”。但刘茂才认为,“凡药皆有偏”,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“是药三分毒”,所以不可轻信“秘方”。作为脑科专家,他常用蝎子、蜈蚣等“毒物”作为“搜风通络”的药物,但用起来相当慎重,因为这些昆虫对于人体来说都属于异性蛋白,可能会有不良反应。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所以养脑甚至养生不在秘方,而是因人而异。刘茂才讲到自己的亲身经历:有一次,他感觉心脏不舒服,去做了心电图,后来负责做检查的医生专门找到他,说心脏有问题,必须立即住院。刘茂才平时爱喝两口,住院后按医生不能饮酒。但他没“听话”,想到古代医书中常有用酒入药活血通络的记载,于是泡制了一点药酒,每天饮少量,几年下来,心脏早搏的问题居然没有了。
很多人认为养脑就要休息好。曾经有人问过刘茂才,“睡不好”问题大不大?他认为,由于无法安睡、早睡,许多人在睡眠中爱做噩梦、容易惊醒,出现“浅睡眠现象”,而浅睡眠对人体衰老、智力及免疫力的危害与失眠、不睡觉造成的危害几乎相等。睡不好,人会虚,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人就容易得病。刘茂才强调,养脑最关键的是要养好精神,保持情志愉快。
▲来源:生命时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