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遂宁市医药行业协会 >>协会公告 >>详细内容
水声鸟鸣,养生良药
发布时间:2021年05月20日 点击数:526
水声鸟鸣,养生良药
受访专家: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、耳鼻咽喉口腔头颈外科教授 朱镇华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李建玲
本报记者 张 冕
我们可以闭上眼睛不看,却不可能“关上”耳朵不听。声音伴随大多数人的一生,能对身心产生一系列影响。例如,闹钟的滴答声,每一声都撞击失眠者的神经,而雨声、蛙鸣却能让人睡得香甜。可见,利用好声音,能够开启健康的大门。
四成人“住”在噪音里
现代生活中,人们常被迫与噪音共处,特别是在城市中。《2020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》(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19年,国家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监测发现,夜间声环境达标率为60.1%。也就是说,有近40%地区的人夜间睡在噪音环境中。从居民投诉情况也能看出,城市噪声污染问题较为严重。《报告》显示,全国“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”共接到公众举报53万余件,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38.1%,排各类污染要素的第二位。从噪声类型来看,建筑噪声投诉占45.4%,工业噪声占26.5%,社会生活噪声占24%,交通噪声占4.1%。
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、耳鼻咽喉口腔头颈外科教授朱镇华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很多城市处在大建设阶段,工地多、工期紧,工人们只能在夜晚加班加点地赶工;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城市污染问题,很多大城市白天限制大型车辆通行,一些工程用车只能晚上进城,加重了夜间噪声问题;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娱乐场所和公共活动,比如饱受争议的夜间广场舞等文娱活动,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不胜其烦。
噪声对人体的伤害是方方面面的。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研究发现,哪怕是低分贝噪声,也会对心率造成破坏性影响,长期如此可导致心血管问题。当汽车通行鸣笛、飞机升降或同伴打鼾等噪声超过35分贝时,人的血压就会上升,且噪声越大,血压越高。瑞典一项长达4年的追踪调查发现,生活在噪声污染较重地区的人,腰围更大,噪声每增加10分贝,腰围就会增加1厘米。儿童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危害更甚。《柳叶刀》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,在大型机场附近上学的儿童,由于长期暴露在飞机噪声下,智力发育特别是阅读能力会受影响。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,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弱20%。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建玲表示,现代人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,会变得不安、焦虑、暴躁,甚至影响免疫和代谢系统。
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
生活在纷繁的噪声中越久,就会让人越发向往田园生活。近日,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发现,自然界的声音最能让人放松。研究人员对美国68个国家公园内251个地点的声音进行了研究,比较鸟鸣声、水声和混合声3种自然声音,结果发现,与噪声有害健康相反,自然界的声音有助心理健康,其中,水声对改善情绪最有效,鸟声则与减少压力和烦恼有关。
研究者之一、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环境和跨学科科学研究所生物系副教授瑞秋·巴克斯顿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不仅出行受到了限制,人与人的交流也减少了,人们开始越发地关注窗外的景色,以及虫鸣鸟叫、风声雨声等能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的声音。常听这些“好听”的声音对健康大有裨益。
感受美好。古人云:“以自然之声养自然之道。”淅淅沥沥的雨声,叮咚缠绵的泉水声,千回百转的鸟鸣声等,能给人纯净、一尘不染的感觉,闭上眼就仿佛身临其境,唤起心中美好的感觉。
平缓心跳。美国学者迈尔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,舒缓的自然之声以及音乐可以减缓脉搏和呼吸速度,降低血压,放松肌肉,进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。
放松大脑。李建玲表示,聆听流水声等自然声音,能诱发大脑产生更多的α脑电波,这种频率的脑电波是大脑处于平静放松状态下的理想波动频率。美国音乐治疗师斯科特曾特别指出,倾听海洋、溪流、雨和瀑布的声音是达到放松状态的有力方法。
帮助睡眠。朱镇华表示,电扇的旋转声、空调的轰鸣、瀑布飞驰而下的水流声、电视或收音机没信号时发出的沙沙声,都是典型的白噪音。从声学来看,白噪音在各频段能量分布均匀,包含了人耳可听范围内所有声音频率。这类声音能帮人们“屏蔽”掉其他噪声,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,因此,睡前听一听特别有助睡眠,这也是下雨天人会特别想睡觉的原因。
改善听力。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发现,人们在连续的白噪音背景中听到纯净声音的能力会变得更加精确。
增进幸福。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研究发现,人类天生容易察觉危险或安全的信号,若处于充满自然声音的环境中,会感到安全、放松警惕。因此,每周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两小时的人,比较少在户外活动的人幸福感更高。
缓解疼痛。长期工作压力大,让不少人出现了慢性疼痛。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研究所环境流行病学教授马克·纽文维希森研究发现,无需远行,只要走出家门,在充满自然声音和景色的环境中短暂休息一会儿,就有助提神醒脑、改善免疫力、降低疼痛感。
音乐也是一剂良药
不仅大自然的声音,悠扬悦耳的音乐也能舒缓压力、平复心情,让人身心舒畅。在英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,许多医院和社区健康中心都提供“声音治疗”,以帮助那些身体、情绪上有障碍的人恢复健康。德国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播放音乐,让患者放松下来。
我国传统医学则有“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”的观点,认为真正好的中医善于运用音乐来养生治病,用乐如用药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著作《黄帝内经》就发现了音乐对身心的益处,提出“五音疗疾”的理论:“天有五音,人有五脏;天有六律,人有六腑,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。”天之五音为角、徴、宫、商、羽,分别和五行中的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相配,与人的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相应。如今,这一理念在中医的诊断学、治疗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。
朱镇华介绍,目前,五音疗法分两类:一是主动治疗,即亲身弹奏乐器和吟唱。即使不懂乐理,只要锻炼自己按照一定节奏敲打器物,同样可以起到治疗作用。临床上使用这种方式治疗狂躁症、抑郁症、老年痴呆症等疾病。另一种是被动治疗,即音乐欣赏。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音乐都能产生治疗作用,音乐整体风格应该是舒缓的,情节性不能太强,还要保证时长在20分钟左右。例如,临床上常用大提琴独奏曲《天鹅》来辅助降血压。
朱镇华表示,普通老百姓如果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,只要听一些乐曲风格相对平稳、情节性不太强、起伏不大的中国古典音乐就可以。如果用耳机听音乐,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,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,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睡眠较差的人,还可以在睡觉时播放虫鸣、鸟叫、雨声、流水声。李建玲建议,如果不得不生活在噪声中,可以使用合适的耳塞,确保睡眠期间少被噪声干扰。最好每周都能卸下内心沉重的包袱,到大自然中走一走,感受葱葱郁郁的美景和回旋在山间、溪旁、林间的自然之声。▲
上一篇:儿科专家教你4招判断孩子是否便秘